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1篇
人口学   203篇
丛书文集   371篇
理论方法论   292篇
综合类   2120篇
社会学   1389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一个辛苦为生计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社会感受出发,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的压迫与藐视,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为融入白人社会而有意无意地丧失了身份。从美国黑人的身份迷失入手,对主人公丧失身份、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揭露了美国工业社会中,人为的精神歧视会导致黑人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02.
上世纪70年代,社会运动的研究一直处在一个多样化的探索社会结构和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学传统中,并专注于解释运动的意识形态、目的、动机、或暴力倾向等政治取向变量。随后,一个摆脱传统的观点重新定义了核心问题,它从根本上缩小了研究动员过程的兴趣范围: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了成长和成功,社会团体怎么样调动资源,招募追随者并驾御政治环境。批评者后来坚持认为,意义的建构、集体身份的形成、情绪的刺激和放大在动员中会发挥重要却被忽视的作用,他们这些可选方案对已经缩小的问题建构本身也没有构成挑战,由此产生的子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寻求解释运动的政治取向的变化。在革命、工会和民族动员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保留了解释政治取向的兴趣,尽管他们常常认为这主要是动员的副产品。正在复苏的关于社会结构对运动政治取向影响的理论将需要整合来自相关研究主题广泛而分散的洞见。  相似文献   
103.
论中国农民成员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民成员权是指由中国法律制度确认的,有农民身份者在村社集体关系中享有主体地位和利益份额的法律资格。中国农民成员权是特定范围农民的群体性权利,可使集体权益回归农民,维护村社组织本旨,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在私法中,以成员资格为基础安排主体制度,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安排客体制度,通过成员权衍生权利体系展现权利内容。同时,按照法定程式行使成员权,并依据多种意志共治实现成员权变动。  相似文献   
104.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流转法律关系以外的主体如国家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农民集体如何在内部成员之间分配收益,是两个核心问题。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起一套合理合法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5.
与老舍小说展现老北京广阔的社会历史风貌不同,1980年代京味小说对于北京城市文化身份的型构,是通过极度浓缩简化并重复出现的“记忆素”来实现的。这些由人物、行动、空间与情节组成的“记忆素”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而这些“记忆素”作为一种“传统的发明”,并不是要对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多么精致的还原,而是为了应对“文革”结束后和北京城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与人的身份危机而作出的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106.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及其内在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成为社会对集体林权改革的共识。因此,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变迁的研究,对于明确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方向、深化社会宏观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集体林权制度对于产权主体的不同界定,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运用经济学的生产与消费、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对4个阶段的经济动因做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历次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方向是与国家当时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历次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实质均是国家基于宏观经济最优化目标下的制度安排,与在此安排下农民作出的微观理性选择的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施均是宏观制度安排与微观理性选择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行政诉讼中“主要证据不足”的认定对实践审判活动极为重要。认定“主要证据不足”是通往行政法治的一条阶梯。从“主要证据”的预设出发,然后层层推进,深入分析“主要证据不足”及其相关问题不失为一条好途径。对比分析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厘清其中行政法治的考量和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领悟行政诉讼的目的,并借此指导实践审判活动。  相似文献   
108.
文化公民身份问题是一种试图通过建立沟通性社会而设置的论题,它通过解构文化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建构的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不平等文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纳入“他者”视角,从文化的主体间性形成的平等关系,寻找认同和承认的政治空间,从而重塑新型共同体。审视文化公民身份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的作用,为公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呈现一种新的转机和希望,并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遭遇的环境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和核危机等难题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Using life story interviews with 10 Sri Lankan Tamil refugees resettled in Australia, this article shows how family separation in experiences of civil war and resettlement produce long-lasting and emotional memories of fear and determination. The findings explore how young Tamil people gave meaning to family when they interacted with key individuals and negotiated cultural practices in different spaces. Moreover,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narratives emerged as a key practice through which Tamils preserved the family identity.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how and when family separation can manifest in personal memories to reveal stories of agency and resilience. A critical engagement of the past can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concepts of childhood in relation to family and family separation in war affected diaspora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social media site Reddit hindered the collective action efforts stemming from the Gamergate controversy. Using forum posts from two time-points, one early in the movement and another six months later, this work describes how the Reddit platform impeded movement efforts over time. More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how the nature of Reddit discussions created barriers to each of three key movement processes: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identity, framing, and boundary work. We argue that unlik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Facebook, some sites–Reddit in this case–may negatively impact movement success depending on its structure. We als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ing ICT 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online interactions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